
(后)现代性是个概念陷阱:保守主义的视角
作者:刘军宁
在某个相声段子中,郭德刚谈到有一次他与火箭专家讨论火箭的各种点火方法,最后他建议用火柴给火箭点火。他接着调侃道:“如果这个科学家对我这个建议正面地看了我一眼,那这个科学家就输了。”同理可得,在面对(后)现代性学者的挑战时,如果保守主义者正面地看待了这种挑战一眼,那么,保守主义者就输了。用火柴给火箭点火,反映了建议者的绝然无知,因他根本不了解火箭发射所涉及物理学等专门知识。相比之下,用“(后)现代性”的学说来挑战保守主义,所涉及的不仅是思想史知识的短板,其动机要比建议用火柴给火箭点火重大的多,它是要在根本上覆灭我们珍视的“自由”。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三个是个什么概念?这三个是以现代为中心的时间概念,它的背后是什么?是对社会发展五阶段理论不好意思的复活:把人类历史划分成从五个阶段变成三个阶段,“前现代社会”相当于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社会”相当于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否定现代性的种种后现代主义学说都是左派的主张与立场,是社会发展五阶段论的复活。
(后)现代性学者悄悄地把这个时间的概念注入到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中去。其背后的思想支撑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假定“社会”跟“生物”与“人”以上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而后现代是进化的最高阶段。这种思想也是保守主义一直加以批评的进步主义观念。既然前现代已成为历史,现在的重要(重点)就是要彻底否定现代性,由后现代来取代现代。作为现代性象征的资本主义,由于其种种弊端,必须被后现代所取代。
前现代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区分人类早期社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比如:它把以色列人的社会和当地迦南(摩押人、赫人等)人完全放在同一个前现代的概念上。我们知道,以色列人在西奈在迦南跟迦南其他民族完全不一样,但它却把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一起归入前现代社会。

现代性背后的阴谋,是要以“时间的、线性的、递进的关系”来否定保守主义所拥护的“与时间没有关系的价值”,即:保守主义所主张的价值是“基于圣经的、永恒的,不能由时间来衡量的价值”。但,他们要把保守主义的价值变成用时间来衡量的时候,若他们成功,保守主义就输了。一个著名的现代主义学者说,“你们保守主义在中国早就过时了,现在已经后现代了,你们却还在讲前现代的价值……”,可见这个阴谋显而易见,就是从高处往低处一步一步脱离耶和华,脱离神定秩序原理和《圣经》里所主张的价值观。
人类的最高点不是在后现代,而是在《圣经》中,然后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断的展开。按照后现代说法,前现代是最低的,然后一步一步往上走,人类不断超越、颠覆以前。但按照《圣经》的逻辑,人类社会是神的意志一步一步展开、实现的过程。在纵轴的维度上,保守主义的《圣经》和现代性的理论完全相反。当它在价值层面上战胜不了保守主义和基督教时,就把“绝对价值”套换成“时间”,一段一段的让你自己感到自卑,让你感到自己输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缺点都跟技术有关,在古代没有,在前现代没有。所以,这就是一个阴谋,保守主义要睁眼多看他一眼,就输了。人不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没有神迹,没有圣母,没有神,没有赎罪,也没有重生当道,结论就是“无神论”,现代性的结论就是“无神论”。

在各种对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潮的衡量尺度中,与左与右的尺度相类似的尺度是“现代性” (modernity)的时间尺度。以下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在20世纪,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一样同“现代性”问题紧密相关。我拒绝用与“现代性”的相关概念来作为衡量和评判保守主义的尺度,不把“现代性”,作为自己的分析工具。在方法论上,我反对“现代性”这个概念。因为,保守主义所要保守的自由不是一个时间,而是一个超越时间的永恒的价值。“传统性”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没有人说前传统性,也没有人说后传统性。“现代性”则是一个时间概念。“现代性”是猎杀自由的一个概念陷阱。它把永恒的价值概念偷换一个有时间限制的时间概念,为永恒的自由规定了严格的生命周期。这是任何以自由为恒久价值的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这一套哲学,其所针对的不是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而是要颠覆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保守主义所主张的核心价值。保守主义者对现代性或相关的三个概念应该做到三个坚决:坚决否定,坚决戳穿,坚决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