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拿:放下重担,奔赴使命
作者:约拿

引言
这段时间以伊战争无疑成为了我们最关注的焦点,以伊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得救与毁灭的战争。迫在眉睫的核威胁,这是毁灭的威胁,而得救的出路就在于先发制人——毁灭敌人的核武威胁。所以毁灭与得救是这场战争的主旋律,也是国家主权和生存选择的挣扎。
同样,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中也常常上演这样的得救与毁灭的争战,魔鬼要用牠的核武器向我们发动致命的攻击,要毁灭我们的新生命、我们的意志、我们的信心。而我们的得救又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呢?
与现在的西方社会一样,作为个体的我们已经被魔鬼渗透得千疮百孔。我们里面的旧人和新人争战,也像西方社会被左、右撕裂一样,常常打得头破血流、痛苦不堪,这种痛苦往往远胜于我们身上的病痛和困难。
接下来我要讲的信息是“放下重担,奔赴使命”,这个信息是让我们看见真正有信仰、爱主的人,在生命中所面对的困局与突破的路径。我们无法左右以伊战争,但我们可以停止我们里面的争战,正如保罗所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马书》7:24—25)

一、最重的重担
1.我们以为的重担
问题1:你认为一个真正有信仰又爱主的基督徒,内心最重的重担可能会是什么呢?
我们一般以为我们的重担是:婚姻、经济、子女、关系、疾病、事业、不完美;属灵一点的,可能是爱主不够深、读《圣经》太少、没条件读神学、坏习惯或个性改不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命阶段有关系,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我们感受的压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这些压力都很真实。
问题2:这些我们以为的重担和非信徒的重担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我们的重担和非信徒的重担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如果我们的重担和非信徒一样,就说明:我们所追逐的和世人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需要和满足与世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和世人是一路人,是同走在一条路上的!
看到这里,作为基督徒的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凉意?
2.我们真正的重担
一个真正爱主的基督徒,在神所赐的新生命成长的某一个阶段,一定会经历一种挣扎,我把它称之为“我们里面真正的重担”。如果这个重担不去除的话,我们很难放胆为神做工,很难轻装上阵,一辈子可能都是苦哈哈地,充满了忧伤重压,仿佛总是在那里努力挣脱而又挣脱不了的感觉:我明明知道我真的很爱主、真的信耶稣,但是我为什么这么苦呢?为什么这么挣扎?为什么里面有那么多不平安、不喜乐的东西困扰着我呢?
其实,我们真正的重担是我们的罪!

约翰?班扬所著的《天路历程》深刻地描绘了基督徒成长的过程:
一个基督徒得到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告诉他:他活在“灭亡城”(就是毁灭城)里面,必须得离开,到天国城里面去。在他还没有离开“灭亡城”之前,他发现他的背上驮一个很重的包袱(重担),压得他透不过气来,这个包袱越来越重,且只有他自己知道重担的存在,别人看不见。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个包袱卸掉,直到有一个名叫“福音师”的人给他指了一条路,说:“看到前方那扇窄门了吗?瞧准那光,径直往前走,就会看到那窄门,到了以后,敲敲门,会有人指示你当做的事。”他听后非常高兴,径直往前跑,头也不回,一路上经历过魔鬼撒旦设置的重重阻碍,最终到了窄门,给他开门的人名字叫“美意”。美意告诉他:“往前看,你看到那条窄路了吗?这就是你当行的路,这条路笔直如尺……你这负担,暂时还先背着,等你到了得释放之处,它会自然从你背上脱落下来。”基督徒一路直跑,跑到一处略微上坡的地方,他看到在坡顶矗立一个十字架,而在坡底下有一个空坟。就在基督徒到达十字架跟前的那一刻,他肩上的包袱一下子松开了,从他背上滑落下来,滚呀滚,一路滚到空坟口,掉了进去,从此再也看不到它了。
当然我们明白救恩的人都知道,这个包袱就是罪的重担,而它唯有在十字架前才能够脱落,没有人能够看见它,没有人能够解下它,只有我们深深地知道它快把我们给压死了。最后这个包袱被卸到了耶稣的坟墓里,耶稣为我们死,为赎我们的罪付出了宝血的代价。
教会中一些爱主的弟兄姊妹常常把平安喜乐作为信仰经历追求的中心,恰恰说明了他们没有平安,缺乏喜乐。

二、我们里面深层的困扰
1.教会的挣扎
首先我们看教会的挣扎。教会其实一直陷在一种挣扎或者争论之中(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关于基督教新教统一的认知),分为两大神学系统:加尔文主义和亚米念主义。加尔文主义的神学认知:相信圣徒坚忍,这是加尔文主义的五要点之一。加尔文主义五要点是对亚米念主义救恩观的回应,包括:
(1)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
人因原罪完全败坏,灵性上无能力主动选择神或行善,除非神的恩典首先介入。
简释:人类意志被罪捆绑,无法自发寻求救恩。
(2)无条件拣选(Unconditional Election)
神在创世之前无条件地拣选某些人得救,非基于人的行为或功德,而是出于祂的主权旨意。(不是我们选择相信神,是神拣选了我们,是神的主动性和主权。)
简释:救恩完全由神的自由选择决定。

(3)有限救赎(Limited Atonement)
基督的死只为神所拣选的人赎罪,祂的牺牲完全且有效,确保拣选者的救恩。(神不是要拯救全人类的,不像“白左”一样,而是只拣选祂所拣选的人。)
简释:基督的救赎针对特定群体,而非全人类。
(4)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
神呼召拣选者时,祂的恩典必然生效,使人无法抗拒,最终悔改信主。(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神的恩典,不是我们的好行为,也不是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可取之处。我们跟别人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都是罪人。唯有神的恩典,在恩典中我们被拣选了。)
简释:神的恩典必定达成祂的救赎目的。
(5)圣徒的坚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真信徒因神的信实和大能会保守到底,基督保守他们坚忍到底,永不失去救恩。
简释:神确保信徒的信仰持续到最后。

加尔文主义的支持经文:“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翰福音》10:28—29)这显然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永远不会失去的,没有说什么情况下或者什么时候有可能会失去。
《腓立比书》1章6节又说:“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耶稣基督的日子”就是耶稣再来的日子,“动了善功”就是拣选了我们、我们悔改信主了,“必成全这工”就是神不会半途而废,不会让信祂的人再成为灭亡之子,祂一直保守我们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这都是在确认一件事情: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而亚米念主义强调的是救恩的可丧失性,它的《圣经》根据是:“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希伯来书》10:26)“赎罪的祭”就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献上的赎罪祭,也就是耶稣的救恩。“赎罪的祭就再也没有了”难道不是指的“救恩的可丧失性”吗?《加拉太书》5章4节说:“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由此得出信徒是可以从恩典中坠落的。

加尔文主义和亚米念主义,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有很明确的《圣经》支持,所以这个问题在教会里面一直都有争论。有人会说我们教会是跟着加尔文主义系统走的,我们一定相信“圣徒坚忍”,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就完全不受亚米念主义的影响吗?
我就是亚米念主义这种认知的受害者,因为我们的经验是和圣徒坚忍相反的,在我们的经验中总感觉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因此是有责任的。
“圣徒的坚忍”(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是需要极大的信心去承接的,而经验告诉我们:人是自由的,我们可以选择犯罪或者不犯罪。在经验里面,没有谁能控制我们到底信不信主、要不要接受耶稣基督,所以我们会感觉:既然是我的选择,我就有责任,如果我选择对了,那我也有份功劳。因此在我们实际的信仰经历、生活的挣扎中,我们会感觉到似乎亚米念主义讲得更合乎实际。但事实上这是因为缺乏信心的缘故,因为“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跟我们的经验相反。其实很多牧者也没搞明白这件事,因此造成实践与教导出现严重脱节,所以教会里面也有挣扎。牧者在教导中也有恐惧:不敢放胆去讲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生怕使信徒有恃无恐、放胆犯罪。这还是因为缺乏信心。

2.我们的挣扎
我们的挣扎是:我得救了吗?这个问题似乎是基督徒一个永恒的问题。我这个臭毛病一直改不了,主还要我吗?我这算是故意犯罪吗?可我又摆脱不了怎么办?我情绪上来了就是要犯罪,不然我里面像个高压锅一样,就是不舒服、受不了怎么办?每当面对这种痛苦挣扎的时候,就来到主面前说:“主,我今天又犯罪了,求祢饶恕。”几乎每天都这样,这是不是会带出一个问题:我真的得救了吗?如果我现在突然死去,耶稣会对我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还是“我从来不认识你们,离开我去吧!”我能进天堂吗?
问题3:如果你还没有把握能进天堂,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的问题出在太关注行为,不去关注产生行为的认知。行为之所以会犯罪不合乎神的心意,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是不合乎神的心意的,是老旧人的,是悔改以前世界的文化或今世的风俗带给我们的那种认知,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它、改变它、更新它,所以它依然在我们里面控制着我们。认知不改变,行为怎么可能变呢?我们很多时候不了解这个过程,不了解本质的东西,只在那里后悔行为。行为是结果,不是原因,耶稣说“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加福音》6:45),可见心里装的是什么比行出来的更重要。我们往往太关注行为,而没有关注里面装的是什么,这是导致我们行为无法改变的原因。
这一点教会是有责任的,因为教会总是在关注行为,而不去关注产生行为的背后原因。事实是,教会很属灵,但很多时候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背后是什么原因,只能一股脑的全部推给罪、推给魔鬼,简单明了,但这不解决问题,因为不明白魔鬼是怎么控制我们的,魔鬼在用什么控制我们,说不清道不明,一笔糊涂账。
行为难道不重要吗?难道不是信心的彰显吗?行为的圣洁当然重要,但圣洁不是我们的行为赚来的,而是神的主权分别出来的。《旧约》中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叫“分别为圣”,分别为圣的东西和别的东西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是分子或原子结构发生变化了吗?是被分别为圣的东西表面变得更光滑、材料变得更高贵了吗?不是的,还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那怎么就成圣了?因为神把它分别出来了。怎么分别,这是神的主权,神把它归为圣它就为圣了,就这么简单。不是因为这个东西是黄金或宝石做的就自然成为圣洁,同样地,圣洁也不是行为赚取来的,而是神的恩典、神的主权分别出来的,在《新约》里叫“因信称义”。

3.魔鬼的核武器
什么是魔鬼的核武器?每当我们想要为神兴起的时候,你的里面会不会冒出来好多问题,例如:你有什么资格去教导别人?你有什么资格去服侍神?你不圣洁还要亲近圣洁的神吗?你都是这样的人了,还有什么资格和勇气去为神的国而活?先改掉你这些臭毛病再去谈那些高大上的事儿吧!就你这副德行,别人不知道神还不知道吗?你还是先搞好你自己,让你自己成为圣洁,再去谈神国的事吧!别在那假冒伪善地装个大好人了!你看你今天又犯罪了,你这是明知故犯!你自己都失望了,你觉得神还能相信你吗?你认为圣洁的神能看得起你吗?会使用你这样的人吗?恐怕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如果你是神,你都不会用像你这样的人!
核武器是人类已知最强烈的内爆,魔鬼最厉害的核武器就是信徒的自我内爆式的毁灭。
4.困扰的结果
这种困扰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反驳以上这些问题呢?在面对我们反复犯罪的这个事实中,我们无言以对!所以最后就变成了麻木、不管不问、内卷、躺平、灰心丧气、信仰无法实践,也不敢实践,我们进入了自我救赎与自我毁灭的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不能认清魔鬼的这些谎言,如果我们对救恩的认知还是糊里糊涂,那么我们最终一定会缴械投降,躺平混吃等死。我们将无法活出天国的使命,把神给我们人生的重点和使命抛诸脑后,我们就与魔鬼配合跳进了“绝望潭”(《天路历程》),痛苦挣扎无法自拔。怎么办呢?

三、神为我们开的出路
1.审判与不被审判的界限
“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翰福音》12:47—48)
传统教会对这一段经文的解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解释的:耶稣第一次来不是要审判世界,(的确耶稣第一次来没有审判过谁,包括那个行淫的妇人,耶稣对她说,“他们没定你的罪,我也不定你的罪”);第二次来才是要审判人(世界)的。所以逻辑是:暂时不审判,是给我们留悔改的机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行为的改变就变得非常重要,否则,末日是有审判等着的。什么是“末日”?“末日”是耶稣再来的时候,但现在都两千多年了,耶稣还没来。所以对我们个人而言,“末日”就是我们自己人生结束的时候,我们死了以后就可以进入天堂见到耶稣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距末日也就几十年的时间。现在也许耶稣不审判我,但等到我的末日(死期)到了,耶稣肯定审判我,所以在我的末日之前,得赶紧改完全了,进入成圣的状态,否则一旦死了就没机会了。
真正的平安是来自于我们里面的踏实,是从水里、沼泽里被拉上来以后,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站稳了,这个叫平安。真正的平安是站在稳妥之地,而不是欲望得到了满足。《约翰福音》第12章是耶稣最后一次公开讲道,47到48节是核心,相当于总结,非常重要。我的理解是:这两节经文,耶稣讲的重点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审判和不审判的界限问题,祂是要让我们搞清楚“什么导致我们被审判,什么不会导致我们被审判”,以保证我们站在稳妥之地。
“……不遵守,我不审判……”弟兄姊妹,你听耶稣的话遵守吗?如果你遵守了,你为什么每天还要认罪,为什么每天还要自省?大多数情况下的真实状态是不遵守,所以你痛苦挣扎,所以你害怕。但耶稣说“我不审判”,因为耶稣来到世上与我们同在,不是为了审判我们。祂在永恒中拣选了我们,恩待我们。
那什么情况下才是被审判的呢?“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这就是审判的界限。什么叫“弃绝我、不领受我话”?就是拒绝接受耶稣,认为耶稣的话不对。耶稣讲的明明是真理,你却认为耶稣的话和你的经验不符合,所以就不接受,并试图证明耶稣讲的是错的。就像法利赛人那样,拒绝耶稣,耶稣明明是神的独生爱子,是用祂永恒的权能赶鬼的,他们却偏要说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的。这就叫“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落到审判的光景下,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信耶稣(信任神)。
作为基督徒,你是遵守(守卫、保护、留心)不了,还是拒绝(视为无用、忽视、不认可)和不接受(不拿住、不拿到、不成为己有、不鼓起勇气尝试)耶稣的教导呢?这是分水岭。如果是暂时遵守不了,做不到,有困难,胜不过,软弱无力,没动力和力量,没有关系,这不会令你招致审判、下地狱,不会因此失去救恩。但如果你觉得耶稣讲的不对,和你的看法不一致,你不能接受,你拒绝接受耶稣讲的是真理,那么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你就没有改变自己认知的可能了,你已经把自己习惯性的认知当成了真理,实际上你还没有真正地相信耶稣,你相信的是自己或者是别的什么给你认知的事物(新闻媒体、宣传、人的教导、人的经验、过去的经历等等),这些认知和信任(指对这些事物的),事实上已成为你敬拜的偶像。

讲到这里,弟兄姊妹是否明白了?是否突然之间感觉自己站在了磐石上,而不是站在沙土上?以前你以为喝酒、抽烟、说话带脏字等等,不改变完全,死了要下地狱的,所以心里胆战心惊、没有平安。但耶稣说“你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你”,因为你接受了耶稣,只是你做不到,所以耶稣不审判你。
彼得的例子是非常明显的,耶稣亲自说过:“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马太福音》10:33)而彼得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三次,彻底地、完全地否认耶稣,睁眼说瞎话,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可以想象当时彼得的样子:软弱、害怕、装假,他的心整个被那种恐惧抓住了。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信耶稣、真爱主的人经常性的一种状态吗?彼得即使是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以后,害怕人的问题他也没有完全摆脱,他在安提阿和随行的犹太基督徒一起和外邦人吃饭,本来好好的,结果雅各那边来了一些犹太基督徒,他就立刻装假,结果造成其他犹太基督徒甚至巴拿巴和他一起装假,保罗站出来当面指正他。
试问彼得得救了吗?从逻辑上来讲彼得一定是不得救的,他背叛主,总是惧怕人,长期不能变得完全,但好像没有人会怀疑彼得是否得救?因为如果彼得都不得救的话,我们都没有指望了。彼得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一次讲道两三千人信主,我们有这能力吗?没有,这是圣灵与他同在的能力,圣灵与他同在,怎么能说他是不得救的呢?这是毫无争议的事。
那又如何解释彼得这种背叛呢?彼得明明是犯罪了,是故意的,而且是三次,他怎么得救的呢?因为耶稣的赦免。证据是《约翰福音》21章,耶稣用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来医治他。彼得三次不认主以后,心里一定很懊恼:“我是大门徒,结果我带头三次不认耶稣基督,而且耶稣都预言了,我还不谨慎,当没听见一样,我这不是明知故犯吗?我完了,不能得救了……”所以他重操旧业打鱼去了。彼得就是躺平族第一人,躺平摆烂的影响力很大——带着一群门徒都去打鱼了,把一群门徒都带偏了。但耶稣没有定他的罪,没说“彼得你怎么背叛我?你让我多伤心!而且不但不悔改兴起,反倒躺平摆烂,把天国的使命扔到一边,还带坏其他门徒,你要我如何看待你?”耶稣想的是:彼得,你不要沉沦,千万不要因为这件事情就觉得自己不得救了,我就不用你了。耶稣从彼得的认知上医治他,彼得三次不认主,耶稣就用三个问题来医治他。

所以弟兄姐妹们,你也要回答主的问题:你爱主吗?如果你说:“主啊!我跟彼得一样,我软弱了,我里面完全被害怕、恐惧控制了,我知道我是故意的,我是明知故犯的,但你知道我是不想这样的,我爱你!正如保罗讲的“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我里面真的不愿意,但是我又没有办法胜过,可能是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批评、生活的压力……我真的只能这么做,我只能抽烟喝酒,我只能这样谈生意……但主祢知道我爱祢的,我是真的信祢的,我不是拒绝祢的!”
如果你里面是这样的答案,那么你和彼得是一样的,耶稣不是来审判你的,不是来指责“你怎么又犯了?你还要我怎么信任你?”耶稣是来医治你的!祂说你要重新起来,从哪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彼得跌倒的地方是他觉得自己不爱主了、不配成为主的门徒了,所以耶稣问他三个问题。《约翰福音》21章15到17节: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耶稣当然知道彼得爱祂,耶稣是在引导彼得自己确认一件事实,就是他爱主,耶稣让彼得三次确认爱主,一一对应他之前的三次否认主。既然你爱耶稣,那你怎么可能灭亡,怎么可能死了下地狱?彼得说因为我的行为:三次不认主。耶稣不在乎你现在是否完美,是否在你的当前状态中成为圣洁。耶稣在彼得最软弱的时候,耶稣选择了相信他,并且嘱咐他说:“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22:32)所以不要为此灰心丧气,因为耶稣看的不是彼得的行为。魔鬼就是想让我们失去天国使命的焦点,让我们为行为焦虑万分,正如耶稣所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 (《路加福音22:31》)什么是筛麦子?就是一种过滤,将我们的各种软弱、毛病、胜不过的东西全部挑出来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我们有多么的黑,多么的烂,在我们内心掀起混乱和风浪。
彼得有没有爱主的心?耶稣当然知道彼得爱祂,彼得被医之后也知道了,彼得与主同心。所以我们也必须知道“我到底爱不爱主、是不是真的信耶稣?”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行为问题就不用担忧了,因为你不会被审判,不会下地狱。你死后就是进天堂、就能看见耶稣、就能进入乐园!
重点还在于什么?耶稣说:“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这就是我今天所做的!我在这里坚固你们,因为我曾经像彼得一样软弱、无助与灰心,但耶稣医治了我,让我搞明白了救恩的来龙去脉,给了我真正的信心,所以我在这里用一篇证道信息帮助你们摆脱出来。你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你爱主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就是安全的,你就是被耶稣在泥潭里拉出来,站在磐石上的人。

2.耶稣基督是唯一的道路
《罗马书》第7章是解释救恩论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常常解经容易误解的地方。《罗马书》第7章25节中,保罗描述着自己内心两个律的挣扎:“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这正深刻的描述了我们基督徒里面“老旧人、罪人的律”和“新造的人、成圣的人的律”之间的痛苦挣扎。保罗讲的很清楚:靠着耶稣基督就能脱离。怎么做到呢?
传统教会的解释将重点放在了《罗马书》8章4节:“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上面。首先,“顺从圣灵”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把这句话作为从痛苦挣扎中解脱的办法,不具有落地的可执行性。什么叫“顺从圣灵”?特别是初信徒或者属灵生命还不够成熟的信徒,让他们怎么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无非是凭感觉。另外,知道圣灵的意思也做不到啊,硬说做得到就是在撒谎。不随从肉体,还是得靠意志力对抗嘛,这种挣扎只会让痛苦越来越严重,一旦失败了,发现自己又故意犯罪了,又掉进彼得的那种陷阱里去了,躺平摆烂了。
你看今天多少躺平摆烂的基督徒?除了那种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打酱油的以外,但凡真正跟神有点关系的基督徒,一旦躺平摆烂,可以讲百分之百都是因为这个问题造成的,胜不过、搞不定。《圣经》的话,有时候有点让人似懂非懂,现实当中执行起来又好像很难落地的感觉,于是就只能怪自己不行、不爱主、不属灵,怪自己不顺从圣灵,只顺从己意,等等。

但真正的重点在哪里?《罗马书》第8章1节:“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不是说你没有罪,而是说“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怎么“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呢?是“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8:2)这是重点,这是救恩论的核心要点。重点不在《罗马书》8章4节,而是在2节。“赐生命圣灵的律”显然和律法的“律”是不一样的,是两个“律”。生命圣灵的律:是具有活力的,是灵活的,是在生命中能实践的、可落实的;是来自于神的,不是来自于教条主义的,不是来自于宗教律法的(不可以做这、不可以做那);是一个崭新的律。这个“律”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
《罗马书》8章3节:“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律法告诉我们这不能干、那不能干,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肉体软弱,行不出来、不遵守神的话,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了赎罪祭,这样祂在肉身中替我们定了罪案,因此我们就脱离了这罪和死的律了。
再结合第1节“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这不就是福音吗?这不就把“福音”解释清楚了吗?因为我做不到的、不能行的、犯罪的那些事情,但在耶稣基督里,只要我像彼得一样爱主,耶稣更知道我爱主,我自己也确认我爱主,那么透过耶稣基督的死为我们作了赎罪祭,就不定罪了。不定罪,就不审判,这与《约翰福音》12章相呼应。
透过这两段经文,我想已经把加尔文的“救恩论”讲清楚了。我们的罪在耶稣里面已经被解决了,我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信”。

3.不审判不等于神会撤走自然的后果
你们一定有一个问题:这样说很危险,因为只要信耶稣所有的罪都赦免了,以后犯的罪也不会导致下地狱了。所以,这会让我们误以为站在磐石上就可以任意犯罪了,就可以把泥潭里的泥随意往身上抹了。是这样吗?肯定不是。要知道不下地狱并不等于神不管教和不塑造我们。神怎么管教和塑造我们呢?神常常用的方法就是:自然的后果。比如说,你脾气不好,老是骂老公、孩子,总是使用情绪操控,试图让他们变成你想要的样子。那么自然的后果就是他们非常受伤,对你很不满意,甚至有的时候可能还会报复你、不领你的情。你在这个家里烧饭、做菜、洗衣,辛辛苦苦地照顾家人,家里外面两头忙,真的很希望丈夫能有一句体贴安慰的话,孩子能有一句孝敬认可的话,可是他们就是不给你。所以,你里面的怨恨、不满,就不断地爆发出来,更骂他们,挑剔他们,后果就是关系不断地破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就叫做“自然的后果”,不需要上帝动手指去惩罚谁、管教谁,自然的后果就足够了,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如果你懒惰、不肯学习,只是带着一副耳朵听道,自然的后果就是你没有多少收获,也没有什么改变,你的家庭、痛苦、重担该是咋样还是咋样。自然的后果不是神加给我们的额外的东西,而是在因果律下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不信主的人也是一样的,神都不用另外对我们施加管教,自然的后果往往就够我们挣扎痛苦,从而去反思自己了。
如果你是真正的基督徒,就要自省、认罪悔改,圣灵也会感动你哪里出了问题,牧师也会帮助你,你要用基督的道来更新自己,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合乎《圣经》、不合乎耶稣教导,你不要拒绝耶稣的话,不要不信甚至拒绝《圣经》中的真理。例如耶稣说“妻子要顺服丈夫”,你说祂讲得不对,我是信主的,丈夫不信主,我比他懂得真理更多,我哪能顺服丈夫。但《圣经》讲的就是“妻子要顺服丈夫”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你给加个限制条件,那你不是在篡改《圣经》?如果这样你能改变吗?你的家庭能有变化吗?而你却一直在这么做不是吗?那不就是会失败吗?失败一定是你的问题,哪里出问题了呢?如果你不是拒绝,而是做不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看法,你无法顺服丈夫,那么这跟你不爱主或要下地狱没关系,而是跟你的认知有关系。自然的后果正在惩罚你,正在让你承受沉重的压力和痛苦,你怎么办?要认罪悔改,改变认知。

4.什么是信耶稣?
“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义人必因信得生。’”(《加拉太书》3:10—11)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6)
我们真正信耶稣的人,“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就是没有人因行为可以在神面前称义的,真正的重点是信的问题。
信的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称之为初始的信心。必须得信耶稣是救主,得信耶稣的宝血洗净我们罪,得信罪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要下地狱的。如果你连灵魂都不信,连有神都不信,你怎么信耶稣、怎么得救呢?但这个信是很初始的,是基础的,这个信魔鬼也有,牠也信神的存在,也信耶稣是神的独生爱子,牠当然知道,不然牠干嘛把耶稣钉十字架,这个信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但它是必须要有的,是初始的、是基础的。
第二个层次是神要的信心,这是《圣经》里面常常提到的,不是指初始的信心,而是指“信任”,神要的是信任。你不要以为信任是很简单的,它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最有价值的。信任是最便宜的,因为人人都能给得起;它也是最昂贵的,因为它是价值的本质,是其他价值换不来的。

我问过很多经济学家一个问题:信任(信心)这个东西是不是价值的本质?他们说是的。我也确信了我的认知是从神而来的。黄金和钻石很有价值,但它是人包装出来的,没有人赋予它价值,它什么也不是,它只不过就是矿物质,火星上的黄金再多,又有什么价值呢?没有人赋予它价值,它哪里来的价值?
而怎么去赋予它价值?就是大家有共识。股票期货不就是这样吗?大家看好这个股就买入,为什么敢买入?因为相信它,大家都买它就涨。不信任它了,就会抛,大家都抛那不就跌了吗?
这就是信任,价值的底层逻辑就是信任(信心)。所以,信任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因为它不是用钱能买来的,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而神要的是什么?就是信任。所以神是多么地有智慧,祂从一开始向我们要的就是世界上最昂贵、最珍贵、最本质的东西。
信主你就得永生了,信主你病就好了……来信吧!好,我信。这只是初始的信心,当然要有,但是你要向前走一步,因为神要的不仅仅是信有神,还要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这是信任。
今天你遇到困难了,你觉得上帝不爱你了,你觉得上帝一定瞧不起你,那你还信任祂能够透过这些自然的后果塑造、熬炼、赏赐你吗?你还信任祂是要施恩给你吗?今天你遇到大灾难了,你失业了,你得了一个严重的疾病了,你还能信任祂要赏赐你、让你得益处吗?你说我相信不下去了,这就说明你没有信心,你不信任神了,你说我有,那么你就是信任神,这是信耶稣的重点。

5.我得救了吗?我的罪依然令我处在危险中吗?
一般的标准操作是,马上翻《圣经》找神的应许,然后告诉对方相信这个应许已确认得救。可这样并没有解决困惑,正如上面一再提到的。关键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是真的信任神吗?”
我们为什么而信?如果我们是为自己而信,那么这信便不是从神来的,而是从我们的欲望和本性中产生的,因为人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
但如果这信是从神来的,它的核心必定不是围绕着自己,而是围绕着神的心意,即神的国。所以当我们以神的国和义为中心展开我们的人生和标杆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别人来加以判断,我们自己里面是有得救的把握的。
这完全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确认,因为这本来也没有人可以给我们确认,这是神在我们里面圣灵的确认和确据。“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1)

6.十字架前脱去重担
“当那日,在犹大地人必唱这歌说:‘我们有坚固的城,耶和华要将救恩定为城墙、为外郭。’”(《以赛亚书》26:1)
现在你明白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多么重大的事了吗?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耶稣到世上来不是要解决其他问题而是解决罪的问题了吗?
神已经在十字架上承担了我们所有的咒诅、重担和审判,我们为什么还要怀疑神的作为呢?不信的心难道不才正是我们深层的罪吗?我们还要依靠自己的好行为吗?
得神喜悦不是以行为,而是以我们的信心,这个信心就体现在我们在最黑暗的时候不怀疑神的主权和应许,也不放弃为神的国而努力,因为天国是努力(使用猛力)进入的。

7.认罪的意义
既然耶稣已经把我们拉到了磐石上,让我们站稳了,不会再灭亡了,我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罪已经全部都赦免了,我们已经安全了、踏实了,那我们每天在神面前的检查、自省、认罪的祷告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的人电脑桌面布满了图标,给人的视觉感就是桌面乱七八糟、一堆垃圾;有的人电脑桌面非常简洁,首先映入人眼帘的就是美丽的桌面壁纸!我们人生的桌面也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标,有父母的指责、老师的责备,有张三牧师的讲道、有李四传道的教导,我们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化作一个一个的图标摆在桌面上,以至于完全遮挡了背后那风景如画的壁纸。整个桌面乱糟糟、很少整理、毫无归类、无所适从。
每天的认罪悔改就如同我们定期整理桌面,复盘我们的人生和生活,使我们时刻保持整洁清晰的生命状态,不断更新我们的认知和人生。否则垃圾文件太多,随意堆放,毫不清理,毫不复盘,毫不检讨,毫不更新认知,毫不察觉罪的渗透,那么必将导致文件的混乱,甚至系统文件的损坏,最终导致整个人生系统的宕机和崩溃。
所以常常在神面前自省和认罪悔改,这不是神的需要,而是我们的需要。

四、天国使命是核心
1.天国使命与福音使命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约翰一书》3:7)
希腊原文的意思:“先”是首先、最早、第一、首要、最重要;“求”是寻求、检验、思考、渴望、盼望、委身、致力于、追求;“义”是公义、公正、公平、正义、正直。
所以我们信主的人,包括教会的教导,要明白一点:重点不在于行为。如果我们改掉某个坏行为,我们经历得胜的喜悦,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不是重点,也不是核心,核心是“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是教会的责任,一定要教导信徒的。我们很多时候让罪的重担(罪疚感)篡夺为天国的重担(为神的国奋起努力)。魔鬼阻挠说,“你算什么,就你这样还能为天国努力呀!”一下就把我们打倒了,以致于我们躺平摆烂,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为神做事。但《圣经》教导我们的是,你在安稳的地方,所以不用担心灭亡、沉沦,因为信徒坚忍,神一定会保守到底。这是加尔文主义告诉我们的。当我认识到加尔文主义的这个真理时,我彻底脱离了亚米念主义的那种挣扎的、失败的、沮丧的、痛苦的光景,所以我也要激励弟兄姊妹们回转。
一个悔改的基督徒,一定要首先追求神的国,而不是为个人行为纠结。难道你要用自己的行为得救或夸胜吗?还是你要以自己的软弱彰显神的大能呢?你先求祂的国祂的义,你的那些问题就都解决了。因为你真的信神,真的爱主,你的行为自然就发生改变了。耶稣会通过自然的后果管教你、帮助你,不断地自省、悔改,你就会改变。你那点事不是个事,你之所以还感觉那是个事,是因为你还没有追求祂的国和祂的义。所以不要让罪的重担篡夺了天国的重担,天国的重担就是耶稣的“轭”,即耶稣的重担。
神的义是指的好行为吗?不是。我以前以为“义”是指义人、好人、圣人、好行为、圣洁……通过查考《圣经》我现在发现,这里的“义”指的是公义、公平、正直。为什么耶稣说这两个都要先求呢?因为“公义、公平、正直”,这些是天国的价值观,是天国的核心。

我们常说基督徒的大使命是福音使命,这没错,但福音使命是在天国使命的框架里面的,是天国使命的一部分。传福音不仅仅是嘴巴说“你要信主,人有罪,你要悔改,耶稣救你,耶稣爱你”,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人以为传福音就是把福音解释清楚,其实这并不是完整的福音。传福音的范围很广的,是把天国带到人间来,让你这个人先被神的国统治,然后把天国带到你的生活当中来,你让别人看见天国产生的影响力,别人就信主了。所以,天国使命是要我们每一个神的儿女,实实在在的将神的国践行在这个地上,使神的国实实在在的降临,即将天国的秩序与核心价值实行在这地上的个人和社会层面,影响万民、万邦归向主,这叫传福音。当然传的过程中肯定要把福音跟别人讲清楚,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天国使命才是全部。所以耶稣一开始传道就传天国的福音,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4:17)耶稣差遣门徒,两个两个去传天国的福音:“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马太福音》10:7)
天国的福音是贯彻始终的一个大的使命框架,而福音使命是这个框架里面的入口部分,是天国落地拓展的时候,开始跟别人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执行的,但是传福音仅仅是语言表达吗?你的生命和影响力呢?你自己改变了没有?你里面有天国的活力吗?你是躺平摆烂的生命,还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真正喜乐平安、不被罪捆绑的生命?这才是重要的,别人看见才会羡慕,才会来信耶稣。所以很多人讲传福音很难,是因为他没有办法活出这样的生命来,但你也要接受现实,这不会让你下地狱的,不要担心,你的生命要成长的,不要让阶段性的状态定义了你的整个人生。但你不要不爱主,因为耶稣问的是“你爱我吗?”耶稣不在乎你的行为有多烂,耶稣在乎的是“你爱祂吗”,你爱祂你就遵行祂的旨意,《约翰福音》14章15节:“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遵守耶稣的命令很难吗?改变我们的不良行为很难吗?不难,只要我们爱主。向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耶稣也会帮助我们、操练我们,我们最终会达到的,神的恩典和主权一定会保守这件事情的完成,我们一定会在爱中经历到突破的生命,更新的生命。以前我不爱主,我真的不爱主,我爱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比主更有吸引力,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如果说爱主那是自我欺骗的谎言。现在我爱主了,因为“圣徒坚忍、唯有恩典”,我每天都很喜乐,因为我知道我爱主,我就必遵守主的命令。

2.不要让罪的重担篡夺了天国的重担
我们很多时候让罪的重担篡夺了天国的重担,不管是经济、婚姻、事业方面的重担,还是我们内心深层的罪的重担,这些都是魔鬼为了毁灭我们的武器,在神的手中却成为塑造和改变我们认知的环境。所以,请你不要与魔鬼配合,这些都不应当成为我们的重担、焦虑和人生的核心。而是要与神配合,让祂的旨意透过我们行在这地上,让这一切的重担都成为激励我们、改变我们,使我们为神的国而活的动力。神是让我们悔改信主以后,要放下重担,奔赴使命!
3.只管遵行,别管结果
“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罗马书》14:22)
魔鬼的核武器之所以能在我们身上常常施展它的威力,屡屡得逞,是因为我们总是关注那个结果。例如我的行为不好别人一定不会听我传福音的,一定不会信的;我这么软弱,这么没用,这么不圣洁,这么不完全,这么不刚强,我能做什么呢?我能做成什么呢?最后不过只是一个笑话,一个又一次的失败和灰心而已。所以我们总是关注我们做成了什么,能够做成什么,即那个结果。如果没有好结果,我断然不会行动,因为那是自取其辱,让别人多一个笑话看而已。这是否就是你内心不肯行动,屡屡被打击得灰头土脸的原因呢?如果是,你要明白这正是魔鬼的诡计, 因为我们基督徒是以信心为导向的人生,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人生。魔鬼总让我们关注结果,如果结果没有把握我们断不会行动,如果是这样我们几乎可以说永远都不会产生行动。但圣经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的人生应当以信心为着眼点,即信任神必保守到底,否则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没有人能给我们保证未来如何,连主也不给我们这种保证,主只是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耶稣只是告诉我们他保证的只有一件事,在信心里面终必得胜,其他的都不保证的。“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翰一书5:4》)那么至于结果,那就交给这位得胜者,交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那不是我们要去操心,要去把控,要去焦虑的。

4.爱是底层的逻辑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15)
以上的信息透过这一节经文就整个串起来了,它道出了行为与信心的关系,爱里面必产生真实地遵行。
神向我们要的是信任,爱是产生信任的土壤。神爱我们,所以祂信任我们,祂不会因为我们的软弱而判我们死刑。
当我们看见了主的重担,看见了神所焦急的事,看见了这些对我们个人、教会、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真正的需要,我们看见唯有耶稣基督才能拯救这个世界。神的国拓展得越广、越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安全和美好,神的国必然会临到这个地上。
其实当我们为神的国而活时,我们必然会对主以及对主所造的这个世界产生热爱,产生动力,产生使命感,这是真正爱的底层逻辑。没有人会说爱自己的恋人,却对恋人的焦急和重担毫不关心、毫不在意的,这不合逻辑,这是虚伪,这不是爱。
抛开国度、公义来谈爱,必然将爱,就像肌肉萎缩的渐冻症患者,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许多多教会被渐冻的现实一样,这种爱是很肤浅的,是围绕着个人关系的,唯独少了神爱世人的胸怀。抱歉!这样的爱我要怀疑它的来源。

总结
基督徒不应被罪疚感的重担内耗,而应信靠耶稣的救赎,活出喜乐与平安,勇敢地为天国的使命而活。让我们以信心回应神的爱,活出公义与使命,荣耀祂的圣名!正如《以赛亚书》26章1节所说:“神的救恩是我们的坚固城墙。”让我们满怀感恩,放下重担,奔赴天国的使命!

